首页 爱丽丝书屋 穿越 天可汗

第四卷 第23章 内眷

天可汗 西风紧 3263 2024-03-04 18:19

  茶道是很有讲究的,完全脱离了喝水的范畴,成了一种上层艺术。

  薛崇训感到有些汗颜,他身为王公贵族,对此道涉猎并不多,不过也明白茶喝的是一种心境,对环境、气氛、礼仪很有讲究,必须从各方面营造出一种氛围来,方为茶道。

  今天既然提出用茶来款待张说,薛崇训心里也颇为重视,他想了想遂带着张说来到了后院。

  那“听雨湖”之畔有一处别院,本来是薛崇训的书房,虽然他很少去书房,但那里的环境相当幽静。

  一行人沿着听雨湖缓步走去,薛崇训转头看了一眼湖中含苞待放的荷花,心中莫名有些疼痛,这个池塘的名字还是金城公主取的。

  在一瞬间他的脑海里闪过金城那美丽的音容。

  竹坞无尘水槛清,相思迢递隔重城。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残荷听雨声……

  ……

  二人进得书房,但见里面有道后门,薛崇训去拉开木格子门,便看见了一个后廊,廊外的植物绿油油的,很有生命气息,门一打开顿时让人神清气爽。

  张说见状也是一喜,笑道:“薛郎这后廊好!屋里有书香,屋外有花香,下值之后能在此品一杯清茶,读一段文章,真乃人生幸事也。”

  薛崇训道:“说来惭愧,平日我很少来这里,也很难有那种闲情逸趣呢。如不是与张相公这样的风雅之人交往,我实乃俗人一个。”

  他听得张说说的品茶读书意境,顿时也感受到了文人的品位。

  不过起先薛崇训拿出贵重的丝绸要酬谢李龟年时,一旁的张说眼里有贪婪之色……

  看来高品位的文人,并一定就清心寡欲啊。

  但薛崇训最欣赏的不是张说的品位,而是他的贪婪。一个喜欢财物、珍宝的人,才更易为我所用;如果是什么不好的人,那就不好用了。

  “薛郎谦虚了。”张说抱拳道。

  薛崇训指着外面的后廊道:“张相公既然喜欢这后廊,我们到外面的石桌上坐如何?”

  “请。”

  二人踱出门来,走到廊中的石桌旁边坐下,薛崇训便喊道:“来人,上茶。”

  这时只见一大一小两个女子提着各种东西走了进来。

  一个是裴娘,萝莉一样小巧可爱;一个是董氏,她颧骨上蝴蝶一样的红胎看起来妖异诱人,涨鼓鼓的胸脯,丰腴的肌肤,就如一颗成熟的苹果。

  薛崇训笑道:“她们是我的近侍,张相公觉得长相气质如何?”

  张说略一吃惊,目不斜视地拱手:“失礼失礼。”

  这样的美人近侍,肯定是陪薛崇训睡觉的人,那是内眷啊!

  唐朝虽然开放,但内眷是不会轻易出来见客的,除非是好的穿一条裤子的好友才不用理会这些礼数……

  现在薛崇训居然把自己的女人叫出来沏茶,说明了什么?

  张说混到宰相的位置并非蠢人,对薛崇训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。

  董氏和裴娘一起走到石桌旁边,小心翼翼地开始做沏茶的工作。

  她们俩出身都很低贱,没见过什么大场面,平日在府上除了薛崇训连男人都很少见到,忽然面对张说这样丞相级别的要员,让她们都有些紧张,只顾低着头做事。

  薛崇训本是武夫,自己就不太讲究这些风雅之物,很显然董氏和裴娘也就搞不太清楚,只能按照平时给薛崇训泡茶的程序来做。

  好在茶叶是上好的东西,便弥补了许多礼仪规矩的不足。

  张说是行家,看到壶里的茶叶,当即便赞道:“此茶乃极品也!”

  薛崇训只交代管家弄最贵的茶叶来,自己却搞不清楚,正好说到这玩意,他便虚心问道:“怎么瞧出来的?”

  张说道:“顾渚紫笋,茶中极品,但又分品次:极品相抱似笋,上等芽挺嫩叶稍长,形似兰花。薛郎请看壶中之茶,外形紧洁,完整而灵秀,乃极品。”

  薛崇训欠了欠身体,仔细一瞧果然,不禁大笑道:“明白了,分辨很简单啊,受教受教。”

  张说道:“今天有口福了,此茶闻名,青翠芳馨、嗅之醉人、啜之赏心……”

  果然待茶水沏好之后,后廊中便飘散着一股别样的芳香,那香味闻起来就一个字:爽!

  “色泽翠绿,银毫明显,香孕兰蕙之清,味甘醇而鲜爽;茶汤清澈明亮,叶底细嫩成朵。茶味鲜醇,回味甘甜,真有一种渗人心肺的之感……”张说赞不绝口。

  薛崇训听得愕然,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:贵的东西就是他妈的好啊。

  张说端起小杯子,轻轻抿了一口,面有陶醉之色。薛崇训也没说话,细细品起茶来,周围十分宁静舒适。

  嗯,大概茶就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吧。

  这时候张说或许要吟诗一首了,但他没有吟诗,只是仰头叹息了一声。

  薛崇训便问道:“张相公何故叹息?”

  张说一脸志向高远的表情,仿佛一下子就变成了仁人志士,缓缓说道:“身在庙堂,本应一展才学为国效力,做出一番大事来,可是路途之多艰,怎不叫人叹息?”

  薛崇训点了点头,很认真地听着,他心道:果然张说在朝里被排挤很不爽,想干事却没人支持。

  张说放低翘首感叹的头颅,平视着薛崇训道:“当初薛郎冲动之下杀掉了吐蕃郎氏,我十分愤慨,你可知为何?我张某同样是大唐男儿、同样是有血性的人,但我明白,与吐蕃开战绝非明智之举!”

  薛崇训道:“上次那件事我确有过错,并不计较张相公的责斥。但其中缘故,请张相公明示。”

  张说道:“薛郎的胸怀和胆识令人佩服,但沙场之上逐力,不是只要血性便能取胜的。吐蕃人几个月内便可集结至少五十万控弦之士,而反观我大唐,兵力捉襟见肘,折冲府常年不能满额征兵……是我大唐国力不强?非也,何故?”

  薛崇训心里其实也有一番想法,但他想听听张说的思想,便重复道:“何故?”

  张说仰起头,目光仿佛看得很远,他带着这样一个表情说道:“太宗皇帝之时,文治武功,蛮狄闻之丧胆,因有百战沙场的府兵在手;而高宗皇帝以后,全国人口逐渐增多,户部控制的户籍数目却逐年减少,均田制几乎名存实亡。没有民户(自耕农),不仅征兵愈加困难,长此以往,财税也有危机。再不变法,且不说财税问题,当前面临的大战就很难应付,没兵如何打?”

  薛崇训道:“法必须适应时宜,如果时变而法不变,自然会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绊脚石,我是支持变法的,但法不能乱变,不如先听听张相公的高见。”

  “改变租庸税制暂时不论,我是兵部尚书,先说兵制。折冲府征兵困难,须得朝廷出钱招募勇士,组成长征健儿,方能武力大振,守卫四方。”

  张说自信地说道。

  长征健儿?薛崇训一寻思,这不是改府兵制为募兵制么?

  其实现在这种实际状况,张说提出的办法是很适应时宜的,募兵制再配以相应的财税改革,不仅能提升国防,同时也能刺激经济。

  近些年来,南方江南道发展迅速,特别是运河沿线受商业刺激,百万人口的大都会已经出现了;反而关中道近左的民生照样困难。

  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恐怕和兵制有关。

  唐朝是以关中为根本之地,居高临下,用关中控制全国,所以主战兵力大多出自关中,男人都打仗去了,还得自带粮草和部分装备服役,劳动力不足自然会影响经济;而江南那边因为离京师和边关太远,上蕃困难,征兵比较少,就算税收重也照样能发展。

  如果用张说的想法,招募勇士取代府兵,那唐朝的根本之地关中经济定能复苏……

  薛崇训想起来,开元之治的物质繁华局面,也许就和募兵制有很大的关系!

  那么将会在历史上消失掉的开元之治,如果薛崇训支持张说,或许便能找回来了。

  不过薛崇训的心头一直有一个阴影:藩镇割据。它和府兵制的瓦解关系很大。

  府兵制有一个很大的好处,那就是中央能非常有效地控制兵力,很难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。这种制度在各个朝代存在,是有它的原因的。

  可是目前的局面如张说所言,府兵制本来尚可应付国防,但大战在即,需要更多的兵力,还用老办法无法应付局面了……

  不用张说的法子,还有其他办法?

  薛崇训沉思许久,看了一眼张说道:“此事关系重大,容我考虑一些时候。”

  张说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薛崇训道:“为国家计,为社稷计,张某身居宰相之位,决不能尸位素餐!请薛郎三思!”

  薛崇训不动声色,想来这事儿张说想办成,还真需要他的支持。

  薛崇训不是宰相,也没有参与政事堂的决策,现在因为犯错连王位都不保了,但他却有一定影响力,至少能影响太平公主。

  张说在朝里是被人防着的对象,他说什么都会被怀疑别有用心,但如薛崇训这个太平公主的心腹能为他说话,便能消除许多阻力……

  这也是张说迫不及待要和薛崇训联盟的原因之一。

  因为窥有天机,薛崇训知道历史的大走向,反而让他左右为难了;若非如此,他肯定马上拍板支持张说,不仅于公有利,而且能顺利与张说结盟……

  可是人多少有点历史责任感,明明知道未来的祸事,难道不想尽力去避免么?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简体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