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爱丽丝书屋 穿越 天可汗

第七卷 第22章 红瘦

天可汗 西风紧 3103 2024-03-04 18:19

  绿肥红瘦的季节,诗人们顾不得伤春悲秋。

  因为变法的具体举措已经准备妥当,宰相张说拟成条呈向宫廷递上了奏章,只要批复便可下达到尚书省六部进入实办阶段。

  如此重大的变法自然吸引了大夫士族的注意力,哪里还有过多的心思为赋新词强说愁?

  薛党的目的隐藏得很深,外围的人实在不容易看不透。加之兵制改革配套的盐政、粮政变法,都是利国利民的政策,事情一直进展得很顺利。

  不料薛崇训及幕僚都觉得志在必得的时候,忽然消息传到亲王国:高太后拒绝批复,将张说的奏章退了回去!

  这事儿就有点奇怪了,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。

  “高太后显然是薛郎的盟友,何况她能听政是因得到了咱们的支持,这是演得哪一出?”幕僚们一脸茫然。

  有人甚至还一脸不相信的样子问:“消息可靠否?”

  谁有胆子把假消息弄到亲王国来?莫非是找刺激的。明显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。

  一个幕僚皱眉道:“是不是宫里这两日出了什么事儿,高太后迫不得已?”

  王昌龄白了一眼道:“内侍省到处都是鱼立本的人,这个宦官铁了心跟薛郎的,能有什么事儿?今上身边管事的是张肖,承香殿除了高太后就是金城,这些人与薛郎联系千丝万缕,反着干他们能得到什么好处?”

  另一个人点头道:“如果真要和咱们对着干,总要有个大人物牵头,宫里的皇帝……既无实权,又无羽翼,哪能神不知鬼不觉就做出什么事来,连一点风声都没有?”

  薛崇训也是觉得纳闷,不过在众党羽面前他要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,便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少安毋躁再等等,很快还有消息过来的。”

  众人听罢以为然,言语便稀疏了一些。

  过了许久,又有宫里的宦官来了,告诉薛崇训这事儿没人为难高太后,鱼公公还劝了几句,可高太后不听非要打回奏章。

  这下所有人都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了,有人建议薛崇训进宫当面问问怎么回事。

  过得一会王昌龄叫退了一些人,留下宇文孝等三两个最可靠的人与薛崇训密议。

  王昌龄道:“是不是宫里有人在高太后面前说了一旦府兵‘番上’取消,长安城防将由薛郎部下接手?”

  宇文孝摇头道:“就算她知道了由咱们的人驻防长安,可对她来说有什么不好?老夫觉得不会因为这事。”

  “她是大唐的太后!”

  “又如何?”

  宇文孝愕然,“少伯以为女人和那些迂腐老夫子一样?谁做皇帝关她们屁事。何况今上又不是高太后的儿子,她连子嗣都没有,在宗庙里都不算李家的人,叶落归根百年之后还不是魂归高家。”

  王昌龄争执道:“我非此意,宇文公不妨想远些,高太后因为是先帝的皇后才有此尊荣,如果发生了什么事儿,她以后何去何从?”

  宇文孝沉吟道:“少伯的意思是高太后要在中间保持一个平衡?”

  这时薛崇训终于开口了:“你们又没见过高太后,怎么知道她是城府那么深的人?瞎猜罢了,这事儿好办,我进宫去问问不就得了。”

  他刚说到这里,便有个家奴走到殿门口说道:“宫里来人传旨了。”

  殿中几个薛崇训的心腹便停止了争论,薛崇训叫人把宦官带进来传旨,他是坐着听的,唐朝的大员就算是听皇帝传谕也不用跪,顶多站着。

  高太后叫他即刻进宫议事。

  待宦官走后,宇文孝急忙劝道:“此事还得提个小心为好。”

  而王昌龄不置可否,他大概觉得不可能有什么事,但是又不敢太断言,遂一言不发。

  宇文孝继续说道:“实在有些蹊跷不得不多个心,薛郎就是抗旨不去也没啥大不了的,宫里能拿你怎么样?老夫建议先稳一会,确认一下宫里的情况之后再去。”

  他的意思大概是当初李建成就是遭遇斩首行动之后势力土崩瓦解的。

  薛崇训想了想便道:“高太后不可能对付我,对她没有丝毫好处。至于今上,一则他没有那个实力,二则就算对付我一人也没有用。假如我有什么闪失,朝中大臣和京畿掌兵的将帅为了自保和稳定权力格局,肯定会让二郎(薛二郎)或是武大郎接手我手里的势力……皇帝能得到什么好处?到头来还会被人严防,更可能被赶下龙椅推举另一个李家的人,玉石俱焚的事儿。”

  这时王昌龄道:“郎君从玄武门进宫罢,在玄武门停留一会,叫鱼立本来见,应无闪失。”

  王昌龄也是提出保守的建议,因为越是这种比较混乱的世道越是可能有傻叉乱来一气,万一真发生了什么,薛二郎来接手也不是个事儿,毕竟王昌龄宇文孝等人是薛崇训的原班人马,并不是二郎的心腹。

  薛崇训选择了王昌龄的建议,当即便叫人准备仪仗车马,由飞虎团派出的卫队保护着出门往大明宫去了。

  其实薛崇训并不觉得有什么危险,长安的牛人都被他搞死搞走得差不多了,京师内部能对他造成的威胁的人几乎没有;不过或许他一向比较缺乏安全感,做事总是谨小慎微。

  一大队人马大摇大摆地绕道去玄武门,薛崇训按照王昌龄的建议在玄武门和飞骑(羽林军)将领闲扯了一会,等到鱼立本来了,便和鱼立本说话。

  薛崇训旁敲侧击打听宫里的情况,鱼立本也是很困惑:“什么事儿都没有,和往常一样,就是娘娘看了奏章就叫人送还政事堂了,之后又派人到晋王府传王爷进宫议事。”

  鱼立本这厮先是太平公主的心腹,后又跟薛崇训,经营多年在宫廷内侍省眼线极多,他说没事肯定没啥事了……

  更重要的是他和薛崇训交情不浅,算是值得信任的人。

  如果真是身边的党羽都要对付自己了,混成那样还有什么话说?

  薛崇训满肚子疑惑不解便带了几个随从从玄武门进宫,往南直走到得太腋池北岸,然后沿着大路向西一转,位于太腋池西岸的承香殿巍峨的建筑群就在视线之内。

  这座宫殿曾经是母亲太平公主的寝宫,薛崇训早就跑熟了的。

  想起太平公主他又不禁暗自一番长吁短叹。

 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,他还如此谨小慎微其实并不是多看重手里的势力权力,更多的是放不下家人罢?

  那些需要自己保护的人,薛崇训口上不说心里还是挺牵挂的,包括还没去世的太平公主。

  沿着几丈高的石阶一步步往承香殿前殿上走,鱼立本身子不太好走了一阵便气喘吁吁地说:“太后娘娘就在前殿里等着,进去就见着了。”

  “同时传召政事堂的相公们没有?”

  薛崇训淡定地问道。

  这么点台阶对他来说完全不在话下,虽然近来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比以前少了,身体底子还在体力甚好。

  鱼立本撑着自己的腰站了一会儿摇摇头道:“没有,估计张相公在政事堂正纳闷呢。杂家也在太后娘娘旁边小心说了句话,可主仆有别也不敢多说,娘娘听不进去自有她老人家的道理。”

  要见皇太后,薛崇训的随从们没法进主殿都在下头等着,就只有薛崇训和鱼立本二人一起进去。

  殿中站着许多奴婢,见着薛崇训都躬身垂手以示恭敬,要是换作宰相大臣他们是不必如此的,因为薛崇训是太平公主的儿子及其权势的缘故在宫里的威信颇高,宦官宫女无不恭恭敬敬。

  大殿北面有个木台子由左右的台阶连接,比殿中的位置高几尺,台子后面应该有个宝座的,现在被一层暗金色的帘子遮着,那帘子犹如后世的落地窗帘一般。

  垂帘听政倒不是比喻,真有一副帘子挂着呢。

  薛崇训走近了台子,便站着执礼道:“臣薛崇训拜见太后。”

  帘子后面有个人影轻轻动了一下,大概是做了个拂袖的动作,高太后的声音道:“平身,薛郎坐下说话。”

  台子上的宦官便端了一条腰圆凳下来让薛崇训坐,鱼立本趁机走上木台子,垂立在帘子一侧接替刚才那宦官侍奉左右。

  薛崇训忍不住说道:“中书令(张说)上书变法,因法利国利民朝臣无不赞同,可是太后将奏书发还政事堂又未指出不妥之处,诸相公定然诚惶诚恐。”

  高太后沉默了一阵,声音有些异样道:“这么大的事,你都从来没来和我商量一下,我岂能随便就同意了?”

  薛崇训怔了怔,心道什么时候您“老人家”对国策政治感兴趣了?

  他感觉很是纳闷,有觉得哪里不太对劲。

  因还要回答高太后的话,毕竟在明面上还是要保持足够的尊重礼仪的,他便忙抱拳道:“因此事是中书令在主持,我考虑不周未能及时禀报,请太后恕罪。”

  高太后冷冷地轻哼了一声道:“那你现在和我说说,真是利国利民,我便同意张说的奏呈。”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简体
评论